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需要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 -ag8九游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在不遗余力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来,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未来的重点方向。今年两会期间,企业家代表委员们的诸多议案提案聚焦“双碳”。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在其提交的《关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议案》中认为,运用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
张天任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为国内各类碳减排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显得尤为迫切。”
在张天任今年提交的诸多议案和建议中,低碳、新能源成为了关键词。例如,在氢能领域,他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出台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宽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的领域、行业和区域,提高工业副产氢利用率,多渠道拓宽氢源,以更大的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产业转化。
在储能领域,他建议要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系统安全规范,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
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21世纪》:今年,你的议案重点关注的领域涉及“双碳”。为此,你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议案,以及多条关于新能源领域的建议。能否请你谈谈,今年聚焦“双碳”领域的原因是什么?
张天任:我认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施“双碳”战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内容。目前,促进“双碳”的举措已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工作,以法律形式将“3060”双碳目标确立为国家战略,以法治手段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为国内各类碳减排活动提供充足法律依据和有效制度保障,显得尤为迫切。
《21世纪》:关于你提交的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议案,你在议案中指出,运用法治手段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做法。那么,在你看来,推出《应对气候变化法》的意义是什么?是否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
张天任:在我看来,这是符合当前的中国国情的。首先,推出《应对气候变化法》,有利于彰显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巩固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国际地位;其次,有利于统领碳减排领域的法律规章,为“双碳”战略提供顶层法治保障;还有利于规范碳减排活动的法律授权,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根本遵循。
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21世纪》:除了提出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议案,你还提出了关于氢能、储能两大领域的诸多建议。其中,在氢能领域,你提出“以用促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请问,你强调扩大氢能产业的应用场景的原因是什么?具体如何建议?
张天任:由于现阶段,国家对氢燃料电池产业的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如公交车辆和中重卡车,国内企业的研发重点也集中在车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应用场景较为单一。交通领域的内河航运、铁路等,特别是工业领域的煤化工、石油化工、冶炼等,是碳排放“大户”,但氢能在这些产业的应用还不多,产业政策的支持还不到位,不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在航运领域,民用船舶主要靠柴油发动机驱动,不能很好地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氢燃料电池具有零排放、噪音小、能效转换率高、可快速补给等优势,非常适合作为船舶动力使用。在工业领域,化工、建材、钢铁和有色四大行业的能耗占全社会的比重为30%,减少碳排放的压力和空间最大,这些行业仍以化石能源作为主要燃料,部分钢铁企业正在将氢气代替煤炭作为高炉的还原剂,进行“氢冶炼”等低碳冶炼,还没有进行全行业推广。
我建议要细化产业政策,出台更强有力的扶持措施,鼓励氢燃料电池在更多类型的交通工具上开展示范应用。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大力鼓励氢燃料电池在中重卡上的推广应用,尽快提高中重卡在新能源车的占比;在财力允许范围内,政府采购的专用车辆(如市政环卫车、物流车、冷藏车等),可优先购买或按一定配比购买燃料电池车型;鼓励电池企业研发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在内河、内湖和近海的散货船、客船、游船、公务船、科考船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鼓励开发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港口码头、地方铁路,以及大型工矿企业进行小运转作业。
《21世纪》:在储能领域,你建议加快建立安全高效的新型储能设施,这一建议主要针对当前储能产业发展的哪些痛点?
张天任:主要针对有两点。
一是储能设施尚不够安全。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初期,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的企业受政策和补贴吸引进入到行业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电化学储能电站发生事故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中毒、触电等。
二是技术标准还不够完善。当前储能技术类别繁多,应用场景五花八门,储能效果良莠不齐,却没有明确、科学的储能行业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客户难以辨识各种储能电池的技术区别和产品优劣,往往将储能电池的价格作为选择标准,容易导致市场陷入无序竞争,不利于储能产业良性发展。
此外,目前储能电池、储能设备、储能系统集成等方面缺乏可供依照的技术标准,无形中也增大了新型储能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21世纪》:本次两会,你还针对促进新能源发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这其中,你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否请你具体分析一下,在新能源发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能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怎样的积极意义?
张天任:我觉得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能够构建统一开放、高效运转、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体系,出台灵活的电价政策,同时还加快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机制,有序开展容量市场和输电权市场建设。另一方面,能够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交易体系,分步有序推动其他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分阶段引入ccer、碳汇等交易产品,建立碳金融衍生品交易机制,积极引导社会投资,还能探索区块链、绿证在碳市场中的应用。
(作者:曹恩惠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