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周报(第46期)|国常会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海南推广“一照多址”改革 -ag8九游会

2022年06月20日 17: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赵子健,索寒蕾
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时政要闻

  • 国常会:用市场办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

6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部署支持民间投资和推进一举多得项目的措施,更好扩大有效投资、带动消费和就业;确定阶段性缓缴中小微企业职工医保单位缴费,加力支持纾困和稳岗;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部署缓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总体思路、政策取向,立足当前稳增长,着眼长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抓住时间窗口,注重区间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稳经济政策应出尽出,又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着力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稳物价,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会议指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注重启动既能补短板调结构、又能带消费扩就业的一举多得项目,调动各方积极性。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一半以上,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要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和国家明确的重点建设领域,选择一批示范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已确定的交通、水利等项目要加快推进,在招投标中对民间投资一视同仁,并尽快推出以工代赈具体措施。二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民间投资手续办理效率,将大项目纳入地方重点项目库并加强用地等保障。各地要保护民间投资合法权益,严格履行政策承诺。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支持民间资本发展创业投资。三要鼓励金融机构采用续贷、展期等支持民间投资。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政府性融资担保。抓紧推出面向民间投资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鼓励民营企业市场化债转股。会议强调,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里子”工程,投资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是一举多得的代表性项目。要结合已部署的城市老旧管网改造,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健全收费回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金融机构发放长期贷款,对项目主体发行信用债给予市场化增信支持。

会议指出,保住1.5亿户市场主体,就能稳住就业、保持中国经济的韧性。为进一步助企纾困和稳岗,对符合条件的地区,允许中小微企业缓缴3个月的职工医保单位缴费,规模约1500亿元。政策实施要直达市场主体,免申即享。缓缴不影响医保待遇,保持报销比例和药品品种稳定,确保应报尽报。

会议决定,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把交通物流、水电气暖、金融、地方财经、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等领域作为重点。各地各部门要在7-9月进行自查自纠,重点整治降费政策落实不到位、借疫情防控名义违规收费、收取明令取消的费用、强制捆绑搭售、乱检查乱罚款等问题。对自查自纠要适时开展联合检查,严肃处理并曝光典型问题,用改革办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同时,各部门要有全局意识、同舟共济观念,系统梳理本领域涉及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保证金,原则上缓缴一个季度,不收滞纳金。要制定和公布缓缴清单,并适时督查落实。

  • 国家发改委:持续破除招投标领域隐性门槛

6月16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6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今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市场主体生存发展面临的压力明显上升。为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发改委重点开展了4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印发《关于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网络建设的通知》,引导各地出台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二是持续破除隐性门槛。清理招投标领域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不合理限制,监督招标人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在各行业领域全面推广电子招标投标,积极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保证金,为中小企业参与招投标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精准帮扶重点行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促进服务业领域纾困43条和工业经济18条,做到精准帮扶和向重点行业企业倾斜。深化制造业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引导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

四是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预警,帮助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龙头企业和关键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畅通公路运输、海运和机场铁路运输通道,督导地方建设和启用中转站,保障生产物资运输需要。支持地方强化物流末端配送能力建设,守护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 工信部:中小企业就业贡献高达80%,“小巨人”平均研发强度高于上市公司

6月14日,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应该说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也不断地在完善,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深入人心。我国的中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越发凸显。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增长快。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增长1.7倍,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具体到工业领域,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了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

二是贡献大。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从业人数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比例达到80%。2021年我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是我国第一大的外贸经营主体,2021年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8.2%。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择业的热点地区。

三是活力足。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六成属于工业的基础领域,超七成是深耕行业十年以上,超八成进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链,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配套专家。“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企业1.8个百分点。所以可以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继续全面落实落细惠企政策,用足用好各类工具,千方百计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支持其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确保中小微企业市场主体稳定,为我国经济大盘的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地方行动

  • 海南:推广“一照多址”改革经验,规划许可实现机器审核

日前,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印发《海南省2022年营商环境改革创新重点工作任务》,提出20项重点工作任务,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制度集成创新。

海南探索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在商超、餐饮、零售等10个行业基础上逐步拓展“一业一证”改革范围;总结推广在快递、果蔬连锁行业开展“一照多址”改革的经验,将其进一步拓展至其他行业;探索对部分高频办理的经营许可证开展“一证多址”改革。

海南将积极推动立法,争取出台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取消部分行政许可的决定,同时推行市场主体除名制度和依职权注销制度,完善全省统一的企业注销网上平台,构建“证照并销”“注销预检”“破销联办”等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并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建立健全司法重整的府院联动机制,提高市场重组、出清的质量和效率。

海南将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在省级、市县产业园区以及其他具备条件的成片开发区域,在土地供应前开展地质灾害、地震安全等评估,形成评估结果和清单,在土地供应时一并交付用地单位;推行“土地超市”制度,构建“规划许可机器审核 全省统一机器赋码 核发电子证照”的“机器管规划”实施管理机制。

海南还将进一步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深入推进“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拓展不动产登记“全省通办”“零跑动”事项范围,探索“不动产登记 区块链”应用;深化涉企办税服务改革,将纳税信用级别高、重点税源等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国际投资和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推进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进一步扩大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应用范围。

此外,海南还将优化国际人才管理服务,加快推进人才引进“秒报秒批”;深入推进全国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建设,建设完善数据超市;强化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中心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 行业分系统”建设;实施上市公司培育“尖峰岭行动”、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等专项行动;推行“五合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新体制;建立完善市场主体纠纷投诉处理机制。

典型案例

  • 北京经开区:深化领导带头走流程活动,推动五大检查全面落地

近日,北京经开区出台《经开区关于打通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落地“最后一公里”工作方案(2.0版)》。

去年,北京经开区出台了“最后一公里”方案1.0版,推出“两步走”走流程模式,由工委、管委会领导带头走流程,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等形式开展了13次政务服务深度体验。各部门相继开展一把手走流程活动106次,体验事项87项,发现问题79个,问题解决率100%,并且形成了一系列改革成果。

方案2.0版进一步调整扩充了工作小组成员,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在原有‘两步走’基础上,引入普通干部和营商环境观察员赋能走流程,推动专项活动向全人员、全领域、全环节拓展深化。

方案2.0版还将聚焦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文件、大力开展营商环境宣传培训、优化完善“局处长走流程”、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效、全面对标对表自查自纠等五大检查落实行动,全面系统评估督查,及时总结经验补短疏堵促优,确保各项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北京经开区瞄准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将继续深化“证照联办”与“告知承诺制”“一业一证”“首席审批师”叠加、“6 4”综合监管、政策兑现“精准推送”“免申即享”等改革。

国家营商环境报告 | 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主要衡量参评城市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 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处罚等情况。

  • 最佳实践

根据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参评城市大力推行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推动实现部门联合监管执法常态化,着力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探索建立全流程信用监管,创新“互联网 监管”方式,不断提升监管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表现优异及优秀城市

1、优异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上海市、南京市

无锡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

衢州市、舟山市、福州市、厦门市、济南市

青岛市、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

东莞市、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银川市

2、优秀城市

石家庄市、太原市、大同市、大连市、长春市

吉林市、哈尔滨市、大庆市、常州市、合肥市

芜湖市、南昌市、九江市、淄博市、烟台市

济宁市、郑州市、洛阳市、武汉市、黄石市

宜昌市、长沙市、常德市、德阳市、绵阳市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选取杭州、广州、成都、东莞、衢州、济南、舟山、佛山等8个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参考借鉴。

  • 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一: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2019年:(1)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除特殊行业、重点领域外,原则上所有日常涉企行政检查都应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的方式进行。(2)到2019年年底,市场监管部门完成双随机抽查全流程整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

2020年:到2020年年底,实现市场监管领域相关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市场监管领域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

任务要求二:推进监管规则、标准、过程、结果依法公开

2019年:抽查结果要分别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互联网 监管”系统等全面进行公示。

2020年:(1)全面推进监管执法公开。(2)对边界模糊、执行弹性大的监管规则和标准,要抓紧清理规范和修订完善。(3)落实和完善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对新生事物发展规律研究,分类量身定制监管规则和标准。(4)落实并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快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任务要求三:建设诚信政府 

2018年:(1)把政府诚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政府承诺 社会监督 失信问责”机制。(2)梳理政府对企业失信事项,提出依法依规限期解决的措施,治理“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研究建立因政府规划调整、政策变化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3)加大政府欠款清偿力度。

2019年:加快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坚持边界清晰、突出重点、源头治理、循序渐进,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抓紧清理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包括所属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包括政府平台公司)因业务往来与民营企业形成的逾期欠款,确保民营企业有明显获得感。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做重合同、守信用的表率,认真组织清欠,依法依规及时支付各类应付未付账款。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长效机制,严防新增拖欠,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2020年:(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向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不得以行政区划调整、政府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相关责任人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不得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大型企业不得利用优势地位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任务要求四: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019年:将随机抽查的比例频次、被抽查概率与抽查对象的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对有不良信用记录、风险高的要加大抽查力度,对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可适当减少抽查。

2020年:按照依法依规、改革创新、协同共治的基本原则,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任务要求五:推进“互联网 监管”

2019年:(1)深入推进“互联网 监管”。(2)加快推进地方和部门“互联网 监管”系统建设并与国家“互联网 监管”系统对接联通。(3)推进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建设。2019年年底前初步实现涉及各类市场主体的双随机抽查依托公示系统统一进行。

2020年: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依托国家统一建立的在线监管系统,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注:该部分内容选自《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