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潮涌·香港向前|晶科电子董事长肖国伟:我是“粤港合作的幸运儿”,用中国心造“中国芯” -ag8九游会
《湾区潮涌·香港向前》聚焦港人湾区故事。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张文卓 广州报道
香港第一批“优才计划”受益者、广州市首批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广州市荣誉市民……翻开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国伟的履历,可以看到一连串闪光的足迹。
从1998年南下香港求学创业,到2006年北上将公司迁往广州南沙,再到打破欧美垄断,成功突破多项led芯片核心技术,将多项“中国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肖国伟一直称自己为“粤港合作的幸运儿”。
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肖国伟和团队一手创立的晶科电子尽得粤港两地合作的“红利”,快速成长为粤港高科技合作的企业典范。目前,晶科电子的业务规模已经接近15亿元,成为一家立足湾区中心城市、业务辐射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军企业。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正扎根南粤大地创业就业。作为“北上港青”的代表,肖国伟寄语青年后辈,要锤炼自身技能本领,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搭上内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快车,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开拓一番新天地。
南下香港求学、创业
1998年,肖国伟拿到了香港科技大学全额奖学金,从西安交通大学南下攻读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
回归后的香港,街头上挂满了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肖国伟深切感受到,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美好繁荣、和谐幸福的香港。他笃定,随着与内地联系日益密切,青年人未来将迎来更多机遇。
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期间,肖国伟开始逐步探索倒装led技术和开发相关的应用产品。2003年,在母校的孵化下,他和导师陈正豪教授,连同其他几位科研人员共同创立了晶科电子的前身——香港微晶公司,开发和生产用于半导体照明的高亮度、高可靠性的大功率氮化镓蓝光led芯片和多芯片模组产品。
在sars肆虐的2003年,整个香港社会和经济都受到了巨大冲击,用肖国伟的话来说,微晶公司的创立显得有些“生不逢时”,在母校科技创业扶持计划的鼎力支持,还有创业团队对led行业的信心,支撑团队潜心科研。
“led行业是朝阳行业,在照明、显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的芯片制造环节的技术突破最为关键,是实现电-光转化功能的核心单元,也是成本最高的环节。”肖国伟说。
凭借着扎实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肖国伟和团队利用大埔工业邨的厂房,设立自己的led芯片生产线,并迅速实现了产业化,将样品推向市场。
作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微晶公司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建设高科技工厂和产业化基地,也需要吸纳更多的高精尖人才。而彼时,公司却面临着香港地价贵、人工贵等诸多瓶颈,而珠三角显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腹地和市场空间,因此我们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将整个生产线搬迁到内地,最后选择在南沙落地。”肖国伟说。
南沙半导体“老兵”
2006年,晶科电子在广州南沙成立。肖国伟和团队也解锁了一个新的身份——南沙第一批半导体产业建设者。
回望起16年前公司刚刚落地广州的情景,肖国伟印象深刻。彼时,作为广州的远郊,南沙交通不便,配套环境也尚未成熟,厂房所在之处略显荒凉。
“起初,公司招聘人员就非常困难,许多面试者来南沙面试,常常因为路程太远,走到一半就回去了。当时南沙大桥也还未修建,从南沙往返香港需要经过虎门大桥,交通拥堵往往要耽误很多时间。”肖国伟说。
受限的不仅仅是交通,更让团队苦恼的是,公司搬迁之后如何找到投资与客户?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肖国伟拿着自己的项目投标书四处“化缘”,希望以大功率高亮度倒装led芯片技术吸引投资者注资。
“当时,行业普遍使用的还是正装led光源,并且功率低,基本上都在100流明/瓦以下。而倒装led芯片技术无论是在抗大电流冲击性能还是发光效率上,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正装芯片,并在接下来的荧光粉的涂覆工艺上也有成本优势。”肖国伟说。
但进一步推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需要专业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设备,在晶科电子最为困难的时候,霍英东基金投资了1000万元支持公司在南沙建立实验室,帮助肖国伟解了燃眉之急。得益于此,一批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在这里集中孵化。
“现在我们的倒装焊大功率 led 芯片、高压芯片和芯片级模组技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的led器件及模组供应给创维、长虹、tcl等知名电视厂商及飞利浦、三星等国际企业。”肖国伟介绍。
如今,晶科电子已成为国内知名的规模化的led中上游产业链制造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照明、城市照明、商业照明、特种光源及各种背光源等领域,产值也由最初的1000多万元达到今天的近20亿元,员工队伍也从2009年的200人扩充到现在的1500多人。
“港澳青年要到内地创业”
“未来的国际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之间、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之间的竞争。作为科创企业,我们的发展也有赖于产业链条的完整性。”肖国伟说。
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汽车、家电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芯片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如何提升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推动“中国芯”强势突围?这些难题,都在叩问着政策制定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心弦。
目前,广东正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布局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芯片设计与制造”战略专项,加快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建设,大力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地。
肖国伟始终认为,科技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构建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他先后协助南沙重点引进了芯粤能、芯聚能等重磅项目,力荐周晓阳、徐伟等集成电路和半导体“老兵”前来南沙创业。
通过不断强化人才与政策支撑,南沙集成电路和半导体集聚态势已现雏形。诸多重磅产业项目,覆盖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从“设计-衬底-外延-制造-封测-应用”等整个产业链条,构建了国内仅有的以车规级第三代半导体为核心的产业链协作生态圈。
“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腾飞,为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提供了更多机遇。”作为“北上港青”的代表,肖国伟认为,随着基础设施“硬联通”的加速,珠三角九市的生活环境已与香港、澳门逐步趋同。
同时,他也指出,在过去的十多年,内地的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越,港澳青年要到内地创业就业,而且不能仅仅局限在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而是要瞄准高新技术产业,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锤炼自己的技能本领,证明自己是国际化的人才,以此来获得内地企业和市场的认可。
肖国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的见证者,亲历了这片热土多年来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创业者的拼搏进取精神。正如香港名曲《狮子山下》所歌颂的那样,我们应当将老一辈香港人的‘狮子山精神’发扬光大。”
出 品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财经客户端
总 策 划丨邓红辉
策 划丨贾肖明、祝乃娟
内容统筹丨丁青云、杜弘禹、谭 婷、李 振
视频统筹丨朱景辉
设计统筹丨林军明
执行统筹丨刘 巷
内 容丨李 振、刘 巷、毕凤至、张文卓、刘 雪、刘黎霞、王秋健、赵晓晨、金 珊、彭敏静
拍摄剪辑丨章启良、梁远浩、肖 航、许婷婷、实习生(韩雨霏、欧梓锋)
设 计丨刘 川
审 校丨强 燕、王兰花、陈晶晶、魏雯静、黄志明、胡晓凌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张文卓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