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南: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初步形成 发展保障政策需完善 -ag8九游会
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以包括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在内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服务对象,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保值增值为根本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缴翼飞 北京报道
随着中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越发重视,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探索了一系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模式,逐渐形成了以生态资源为核心要素的新产业形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随着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传统三次产业有着本质区别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并有望成为推动经济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王金南指出,由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对传统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体系的一次优化完善和重要调整,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地方层面加大实践力度两个维度同时发力,以保障支撑国家战略和实际操作应用相统一。
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受访者供图)
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融入经济体系
什么是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王金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与传统三次产业在服务对象、价值创造、主导生产要素等方面具有本质区别。
传统三次产业均是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价值,而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以包括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在内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服务对象,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进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服务保值增值为根本目标。
此外,从主导生产要素来看,传统三次产业主要以资本、劳动力等为核心生产要素,而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则以生态资源为核心主导要素。
“总而言之,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就是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的,以生态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提供最终生态产品和服务为产业形态,从事生态产品生产、开发、经营、交易等活动的集合,其产出可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旅游服务等类型。”王金南说。
王金南指出,生态系统是价值创造者的核心组成部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作为生态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在传统经济体系中得到充分体现。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将“两山”理念落实到了制度安排和实践操作层面,确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四梁八柱”,构成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顶层设计。
对此,王金南指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是对传统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体系的一次优化完善和重要调整,需要从顶层设计上进一步厘清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的内涵、范围、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建议在《意见》的总体框架下,制定促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建立可复制推广的gep核算和统计方法
相关研究表明,我国不同地区生态产品总值(gep)、人均gep、单位面积gep、市场化程度等呈现明显的空间不均衡分布特征。同时,不同市场属性的生态产品也有着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决定了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不同产业形态。从各地实践看,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也尚未有效解决。
王金南指出,当前亟需从供给、消费、交易、分配等环节制定和完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保障政策,具体应当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在现有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基础上,研究生态产品分类目录,明确生态产品权责归属,建立可复制推广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和统计方法,构建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评价体系,推进生态产品确权、量化、评估工作。
二是强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结合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支持重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产品生产供给,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供给主体,从制度上打通生态资源进入生产要素体系。
三是壮大生态产品消费群体,健全生态产品交易体系,搭建多元化的交易平台,推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易。
四是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企业投资获利、个人经营致富的利益分配机制,创新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建立生态产品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必须要通过实际的政策落实让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同样是价值主体和经济价值分配主体。”王金南说。
开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试点
除了完善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完善地方落实。王金南建议,应当开展流域、区域、省市县不同层级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试点示范,在实践中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模式。可以优先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地区,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结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工作,深入开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试点。
“比如,长江经济带集聚的人口和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均占全国40%以上,还提供了丰富的优质生态产品,每年涵养水资源7000多亿立方米,二氧化碳碳汇4亿多吨,保持土壤900多亿吨,调蓄洪水1200多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6亿多居民乃至全国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态产品。”王金南表示,将这些生态产品蕴含的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是长江经济带又一新的绿色发展机遇。
此外,王金南指出,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也将为很多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革命老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很多革命老区不仅是城市群、经济区的重要支撑区域,也是重要生态屏障、产业承接地和能源资源基地。”王金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通过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等实际举措赋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有利于处理好发挥革命老区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生态建设任务繁重与经济建设的矛盾,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富民优势。
其中,对于如何调动保护革命老区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积极性的问题,王金南强调,要制定提高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按照付出与补偿相对应的原则,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保护地进行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居民给予直接补偿。
同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推动多种业态融合发展,确保生态产品开发经营实现的经济收益按一定的比例反哺生态产品保护者, 真正实现“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作者:缴翼飞 编辑:李博)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