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丨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 -ag8九游会
运用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继而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区域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多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亲自谋划、部署并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个重大战略。
“通过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正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联动格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表示,进入新时代,深化区域协调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风险挑战,需要形成更多的发展合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绘区域发展新方略
4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正式印发。此前,《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等区域规划陆续发布。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工作,密集发布了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在战略规划政策体系层面,通过顶层设计与专题部署相结合的“1 n x”模式予以推进,“1”是一个统领战略实施的规划纲要,“n”是多个重点领域专项规划,“x”是若干个配套方案和政策。
夏成表示,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形势稳中向好,发展平衡性持续增强,向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一季度,我国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据统计,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4.5%、5.8%、5.5%、0.8%。其中,东部地区巩固率先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中部地区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东北地区继续恢复发展。总体看,中、西部地区主要指标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地区发展相对差距有所缩小。
从更长时间轴看,四大区域板块发展差距近年来逐步缩小,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继续保持提升态势,2021年分别提高至22%、21%。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近期发布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区域之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成效开始显现,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以2012年为基数,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已从当年的100增长至2020年的118.5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表示,正是得益于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我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区域发展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形成了指导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略。
区域重大战略蹄疾步稳
春到白洋淀,柳丝曼舞、碧波荡漾,一派生机勃发的景象。被赋予“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迎来了建设5周年的日子。5年来,雄安建设不舍昼夜、激情昂扬,一座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创新之城已初现雏形。
作为首都北京的新两翼之一,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共同成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携手探索可持续、高质量的协同发展路子,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形成,协同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指明方向、划定航向。
此后的2018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分别在武汉、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谋篇布局,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6年来,长江流域水质发生了显著变化,沿线区域经济转型步伐持续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同发展“双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影响力显著增强,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加高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冷民说。
据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年来,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大湾区建设加速向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加速迈进。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增长约2.4万亿元人民币,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与此同时,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也在稳步推进中,一个区域梯次联动、新旧动能协同转换、新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涌现的区域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迈向更高质量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而区域重大战略的加速落地,已成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系统。”成长春表示,未来区域发展战略将继续强化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不断推动区域经济迈向更高质量的协调发展。
专家表示,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区域具有较高的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强劲的经济发展活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与此同时,应更加注重一些主体功能区域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因地制宜地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突出、比较优势显著的区域经济布局。
“下一步,要继续发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继续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夏成说。
夏成表示,开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既要推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协调对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跨区域顺畅流动,打造东西联动、南北协同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也要推进区域板块间的融合互动发展,逐步建立起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东中西东北地区等区域发展的新模式。此外,还要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要求,加快建立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各种规章制度,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各类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为下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先手棋”和“一盘棋”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经济日报;记者:顾阳
(编辑:吴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