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资讯通研究员胡琳 综合报道 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氢能源小幅反弹,个股普涨。开盘不久首航高科、新筑股份等个股直接涨停。
氢能产业进一步发展,将带动氢能整个产业链,其中包括储运氢能环节。近期储氢技术利好消息不断:
近期,据美国化学学会(acs)期刊《acsnano》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方法,可将纳米粒子变成简单的储氢库。
12月28日,全国镁基储能材料创新联合体启动暨大湾区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据介绍,镁基储氢材料是金属固态储氢材料中储氢密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如果技术突破实现大规模应用,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储能模式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差等问题。
目前,多种氢能储运方式中高压气态储氢在国内广泛应用,也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机遇。平安证券表示,氢能产业的发展给压力容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氢能产业发展将推动临氢、超高压、超低温以及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多层包扎结构设备的设计制造、检验检测、风险评估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推动压力容器产业向高端、清洁、环保、高效方向的转型升级。
储运氢的三种方式
氢能产业链整体可以分为氢能制取、氢能储运、氢能应用三大环节,其中储运环节是高效利用氢能的关键。但氢密度小,燃点低等特性,使得其储存和运输方面难度非常大。
氢储存的方式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目前高压气态储运氢技术相对成熟,是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民生证券指出,高压气态储氢已得到广泛应用,低温液态储氢在航天等领域得到应用,有机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尚处于示范阶段。
氢能储运包括氢能储存和氢能运输两部分,氢能的储存方式决定了采用何种氢能运输方式。
气氢通常以20mpa钢制氢瓶储存,并通过长管拖车运输,适用于短距离、小规模输运。管道输氢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重要方式,但建设成本较 大,目前我国仅有100km管道建设。
液态储氢是指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氢气冷却至零下252.72摄氏度液化储存在特制的高度真空的绝热容器中,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较大的场合,但装置投资较大,能耗较高。
固态储运是以金属氢化物、化学氢化物或纳米材料等作为储氢载体,通过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方式实现氢的存储。固态储氢具有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氢 气纯度高等优势。但技术复杂,成本高,尚无规模化使用。
储氢给储氢瓶及碳纤维行业带来新机遇
成本方面,氢气储运成本占总成本约30%。如何经济、高效储运氢能是氢能源产业绕不过的难题。高压气态储氢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储氢方式,主要通过高压储气瓶来实现氢气的储存和释放。氢能产业的发展将推动车用储氢瓶需求增加。
高压储氢瓶分为纯钢制金属瓶(i型)、钢制内胆纤维缠绕瓶(ii型)、金属内胆纤维缠绕瓶(iii型)和塑料内胆纤维缠绕瓶(iv型)4种。申港证券预计,预计到 2025 年储氢瓶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高达 2500 吨左右。
随着储氢瓶的量产以及碳纤维国产化,储氢瓶制造成本逐步下降。国内相关企业中,中复神鹰其在压力容器领域的碳纤维应用集中在储氢瓶业务,去年公司该领域的碳纤维销售量约为 548.6 吨;光威复材作为碳纤维行业领军者,其 2000 吨“军民融合高强度碳纤维高效制备技术产业化项目”已经建成投产,可以生产 t700s 级/t800s
级碳纤维产品,其中 t700s 可以用于储氢瓶领域,产品正在逐步放量。
投资策略
平安证券建议,随着加氢站、制氢站的建设增多,储罐需求将稳步增加,建议关注高压氢容器制造公司;车用储罐需求量大,建议关注拥有iii型储氢瓶与iv型瓶技术的公司;材料方面,建议关注生产储罐用钢材和碳纤维的公司。
兰石重装(603169):正在研发超高压储氢装备(45mpa/75mpa)、高压气固组合储氢容器、pox造气制氢装置废热锅炉等。近年来,公司依托所属工程研究院、控股股东兰石集团研发力量和兰州新区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台,重点围绕分布式氢储能技术及应用、大型高压气态储氢容器的研发和制造等开展技术研究。
京城股份(600860):公司所属企业北京天海,深耕气体储运装备业务二十余年,在2014年率先完成70mpa高压氢燃料车用储氢瓶的开发。
中集安瑞科(03899.hk):与iv型储氢瓶领域的“鼻祖”挪威hexagon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与hexagon成立针对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快速增长的高压氢气储运的合营公司。
光威复材(300699):公司是专业从事碳纤维、碳纤维织物、碳纤维预浸料、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及碳纤维核心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碳纤维行业全产业链布局。光威复材采用干湿法处理工艺进行生产的t700s级碳纤维可用于通过缠绕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包括储氢瓶在内的高压气瓶。
中简科技(300777):目前公司所生产碳纤维主要为高端、高性能型碳纤维产品,已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报告来源:平安证券、民生证券、申港证券;本文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刊载内容来自持牌证券机构,不代表平台观点,请投资人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