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金融样本:广东中山“金融60条”催化大湾区绿色融合,提升金融创新 -ag8九游会
去年5月份,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措施。
近一年来,大湾区“9 2”城市群陆续出台细化措施,落实《意见》要求,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4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和中山市金融工作局、中山银保监分局日前共同印发了《中山市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从促进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深化中山与港澳金融合作、推进中山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创新水平、切实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加强组织实施六个方面提出了60条具体措施。
据悉,《方案》是中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抢抓“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的战略背景下,以金融为抓手支持大湾区建设的“任务书”和“线路图”,既贯彻全国、全省文件精神,又体现中山特色,为中山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迈向金融产业新高度、提升金融业竞争力提供政策支持。
赋能中山开放型经济,减少企业“脚底成本”
记者了解到,实施跨境贸易和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是《方案》的重点之一,其中提出了20条行动措施促进大湾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通过打好“引进来”“走出去”两张牌,让“便利化”在中山迈上新台阶。
“新政实施以前,企业每次举借外债,都需要前往市区的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往返至少需要三个小时。新政实施后,企业可按不超过净资产2倍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在登记额度范围内自行借、用、还外债资金,不用每次都前往外汇局了,大大节省了企业在途成本,办事效率高了不少。”位于中山坦洲镇的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王军表示。
中国建设银行中山分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货物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推出之前,企业办理境外汇款时,需提供对应背景的合同、发票、报关单等交易单证,导致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准备资料。“实施便利化政策后,简化了贸易单证审核,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试点企业办理贸易收支业务每月可节约纸质单据约5000多份,企业工作人员可免于打印、复印、核对整理、逐份单据盖章,平均每月约3名工作人员将由原先2-3个工作日的工作量缩短为2小时,大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银行审单流程也更加高效,审核时间由原先6人审核1个工作日,缩短为3人审核2小时。”
事实上,早在2019年,中山就开始实施货物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方案》提出,鼓励更多信用优良、管理规范的市场主体开展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便利化试点,享受优化单证审核、特殊退汇业务免于事前登记直接在银行办理,免于办理进口报关单核验手续等便利化措施。
在资本项目,《方案》提出4条便利化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资本项目收入境内使用时无需事前逐笔向银行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不超过净资产2倍到外汇局办理一次性外债登记;企业直接投资基本信息登记,以及符合条件的外债、内保外贷和境外放款注销登记直接在银行办理;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业务相关专户。
比如,近期中山某玩具加工生产企业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用于支付货款、工资及税款,银行审核时间由过往的2小时压缩至8分钟,便利化措施大幅提高企业资金结算速度。
为支持中山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业务发展,完善贸易新业态外汇管理,《方案》提出3条具体措施,符合条件的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可免于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登记;跨境电商可将境外相关费用与出口货物轧差结算,境内企业可为客户跨境代垫相关费用;个人可通过外汇账户办理跨境电子商务和市场采购贸易项下外汇结算。
在中山,享受便利化政策的企业越来越多,不仅提交的资料少了,而且流程便利了,减少了企业的“脚底成本”。据统计,截至2020年2月末,中山已共办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786笔,金额合计6.93亿美元;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已惠及中山市近百家企业,金额合计超过7.19亿美元;贸易新业态办理结算累计4574笔,金额合计1.89亿美元。
发力民生金融
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山与港澳历来交往密切、生活融合度高,据统计,澳门在中山居住的人数众多,仅三乡镇便接近3万人。
《方案》旨在打造“湾区枢纽,精品中山”,通过多项惠及民生的措施,推进大湾区内民生服务便利化,构建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具体而言,《方案》包括五方面惠及民生的措施:一是便利港澳居民在中山开立银行账户,争取港澳地区代理见证开立个人ⅱ类、ⅲ类银行结算账户业务落地中山。政策落地后,港澳居民在香港银行即可便利开立中山个人银行账户。
二是为大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理财服务,争取“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待试点落实后,大湾区居民投资理财将会有更多的选择。比如,中山居民通过在港澳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港澳地区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港澳地区居民通过在中山本地银行开立投资专户,购买银行销售的合资格理财产品。
三是在提升保险服务方面,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包括内地居民因到港澳旅行、留学和商务活动等购买的人身意外险、医疗保险以及不含分红性质的疾病保险等,进一步明确政策指引,指导辖内银行提供便利的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
四是在提供融资服务方面,开展不动产跨境抵押登记,允许港澳居民将其在中山购买的自主住宅抵押给港澳银行,便利港澳居民在中山购房。
五是在跨境支付方面,优化港澳居民移动支付、银行卡内地受理环境。
2020年12月,中山成功作为首批试点城市,开通粤澳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在中山居住的澳门居民通过澳门地区银行的网银或手机银行直接缴纳在中山产生有线电视费等相关民生费用,这也是继2017年粤港电子支票联合结算业务、粤港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落地中山后,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又一创新举措。
近年来,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组织银行机构紧抓星级酒店、餐饮、百货、公共交通等日常消费类商户,以全卡种受理和促销活动为营销切入点,加快商户拓展进度,完善移动支付场景建设,扩大港澳版第三方支付的受理范围,满足港澳居民在中山市通过港澳微信电子钱包、港澳支付宝实现双向跨境移动支付服务的需求。截至2020年12月末,中山市可以受理港澳居民银联卡、外币卡的商户数量64897户,占特约商户总数的72.61%;可以受理港澳版银联云闪付、支付宝支付、微信等移动支付的商户数量42764户,占特约商户的47.85%。
深化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方案》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提出4条具体措施为中山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具体包括推动地方推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港澳发行绿色债券,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开展绿色企业和项目遴选、认定和推荐工作。
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五大支柱之一。2021年初,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推动下,中山农村商业银行成为大湾区13家试点机构之一,率先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我行通过对外披露自身经营活动、投融资活动对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气候环境因素对授信客户信用风险变化的影响等相关信息,不仅可以提升我行气候与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更有利于优化我行信贷投向结构,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领域、加速经济和金融的绿色化进展,进而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中山农村商业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拓展绿色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年,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指导建设银行中山分行作为主承销商发行了广东省内首单民营企业绿色债券。2021年,该行又全力推动企业赴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制定了《中山企业赴澳门发行绿色债券进度计划》,联合市金融局成功举办了中山企业赴澳发债政策培训会。
此外,央行中山市中心支行还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山市中心支行关于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通知》,指导银行机构加强绿色信贷产品服务创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山市绿色信贷余额106.94亿元,同比增长57.19%,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40.94个百分点,增速较2019年提高53.2个百分点。
提升金融服务创新水平
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中山要在城市群竞合发展中拥有一席之地,必须以制造业为立市之本,推动产业转型,打造湾区制造业的一线城市。
《方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提出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银企融资对接、金融助力稳外贸外资、构建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等具体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扎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截至2021年2月末,中山市制造业贷款余额1046.74亿元,同比增长30.0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4.03个百分点,比全省及珠三角平均增速分别高9.82个和9.2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珠三角第4。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276.65亿元,同比增长89.64%,占全部制造业贷款的比重达26.43%,比上年同期提高8.30个百分点。
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中山将用好扩展外债便利化试点的相关政策,支持处于成长初期净资产规模较小的中小微科创性企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核定规模内借入境外低成本资金。
2020年10月,中山某鞋业有限公司依托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试点政策,办理了500万美元跨境融资额度,相较于企业过去融资额度扩大近五倍,成为中山首家享受该政策红利的企业。
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方案》提出积极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推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跨境金融区块连服务平台、“粤信融”平台和“中小融平台”等多个融资对接平台,从拓展动产和权利担保、缓解银行与市场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制度层面,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截至2020年2月末,中山用户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累计进行应收账款融资627笔,成交金额248.88亿元,通过“粤信融”平台累计获得银行授信20136笔、金额6708.37亿元。
(作者:家俊辉 编辑:李伊琳)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