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确诊病例突破4亿,疫情何时终结?中国科学家找到新冠致病“关键分子”和阻断药物 -ag8九游会

2022年02月10日 22:4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季媛媛
要战胜新冠病毒,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药物研发必须跑赢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进而阻断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这需要搞清楚不同新冠病毒突变株致病的关键分子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随着奥密克戎快速传播,全球新冠确诊病例急剧增加。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统计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月9日5时,全球新冠确诊病例突破4亿例,距离全球感染人数突破3亿才仅过去34天。另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2022年的第一个月全球有逾8400万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几乎与2020年全年感染人数相同。

新冠病毒已肆虐全球两年之久,特别是随着奥密克戎横空出世,疫情全球大流行仍然看不到终结迹象。

虽然有国外专家认为新冠全球大流行将结束,今年3月将迎来关键时间点。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表示,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不过他也指出,“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与此同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近日也警告称,新冠疫情大流行远未结束。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一直与新冠病毒共存。

面对仍在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不少国家已疲于应对,开始放松管控,这无疑给全球战“疫”大局带来消极影响。

不过,近日中国医学研究团队却传来了好消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获悉,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于文强团队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等团队合作,经近2年潜心研究首次发现新冠病毒与人类共有序列(人也序列)是致病的关键因子,并且认为可以将透明质酸作为靶点研发新冠治疗药物以阻断新冠感染者临床症状的产生,并找到了针对透明质酸的口服抑制剂羟甲香豆素药物。目前,该药物在临床上用于胆囊炎等治疗,药理毒性极低,安全性极高,可显著抑制新冠病毒“人也序列”介导的透明质酸累积。 

“前期我们在上海公卫中心进行了临床试验,其疗效很好。”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于文强教授表示, “现在国内新冠重症患者较少,我们正在跟国外联系进行相关临床试验。如果临床试验都顺利,能够验证其疗效、稳定性和安全性,那么患者通过口服药物就可以治愈,未来将新冠感染变成普通感冒就不再是梦想。”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下一阶段,研究团队将在国外同步推进临床试验。而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新冠口服药物的不断出现,以及各种公卫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预见未来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态势一定会得到遏制,人类社会将会回归正常。 

新冠大流行何时才能终结?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已达两年之久,而新冠病毒仍在不断变异,目前新的超级变种奥密克戎正取代德尔塔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毒株。 

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上月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评论文章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持续存在,但全球大流行很可能在不久后结束,关键时间点是今年3月。文章认为,届时全球一半人口将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加上疫苗接种等因素,人类将最终建立起免疫屏障。

但是,随后不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公开警告称,新冠肺炎大流行远未结束。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将一直与新冠病毒共存。但共存绝不意味着放任病毒肆虐,因为世界不能“把赌注押在一种我们无法控制或预测其进化轨迹的病毒身上”。 

“对于新冠肺炎疫情将如何发展,以及最严重阶段将如何结束,人们有着不同的设想,但是假定奥密克戎将成为最后一个变异株或者新冠肺炎疫情即将结束是危险的。我认为情况恰恰相反——在全球范围内,当前形势下很可能出现更多变异株。为了改变疫情发展进程,我们必须改变驱动它的条件,而这并非易事,也没有现成的方法。” 谭德塞说。 

而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明确表示,全球新冠大流行,3月不可能结束。吴尊友指出,默里的文章分析并不准确。他是根据流感来提出这种假设,但流感和新冠有很多不同,他的这种假设有一些要接受现实挑战的地方。首先就在于感染流感后免疫力维持时间通常能达到一年,而感染新冠后免疫力维持时间一般在3到6个月左右。其次就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很快,差不多每天都在变。而流感病毒的变异是有规律性的,且变异周期较长,通常是一年一变或几年一变,在这一年或几年内,病毒的变异若仅在“亚型”内,不会影响交叉保护。所以,从病毒变异的特点以及从新冠流行两年的规律来看,“3月份成为新冠疫情世界大流行结束的关键时间点”这种观点,科学的依据是不充分的。

不过,吴尊友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新冠病毒流行的趋势肯定会减弱,因为每一种新毒株的流行在到了高峰以后总会下降。“从全球角度而言,3月或者未来一段时间流行趋势减弱,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不过,目前奥密克戎流行高峰尚未到来。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指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确诊病例数“惊人”,实际病例数甚至可能更高。奥密克戎毒株蔓延后的病例激增势头让先前各波疫情高峰相形见绌。“我们依然处于疫情当中,” 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表示,“许多国家还没有度过奥密克戎感染高峰期。”让她极为不安的是,新增病亡人数最近几周呈增长趋势,显示“这一病毒依旧危险”。 

也是基于确诊人数不断攀升的现实,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就认为,奥密克戎能否成为“终结”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变异株仍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性不高,但被感染人数的激增(带来的致病率)已经超过了低致病性的界限。所以我认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会成为大家期待的所谓‘活病毒疫苗’仍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因为很有可能还会有新的变异株出现。”福奇称。 

寻找新冠病毒致病的“罪魁祸首” 

从德尔塔到奥密克戎,甚至最新出现德尔塔基因组中具有类似奥密克戎遗传特征的“德尔塔克戎”,不断变异成为人们应对新冠病毒的艰巨挑战。如何才能揪出冠病毒变异的幕后黑手,这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家不断努力的方向。 

于文强教授介绍,新冠病毒属于rna病毒,最主要的特征是不断变异,因此,新冠病毒突变株不断涌现。要战胜新冠病毒,针对新冠病毒本身的药物研发必须跑赢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进而阻断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这需要搞清楚不同新冠病毒突变株致病的关键分子是什么?能否针对新冠肺炎临床症状,研发出可以应对新冠病毒不断变异的药物?

 

新冠病毒his促进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示意图 

为此,该研究团队招募137名新冠患者,首先通过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存在5段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序列,研究团队将其命名为“人也序列”。“基因序列是一切生命形式的密码,我们在研究中惊奇地发现,新冠病毒竟然与人类有着‘共同密码’(完全相同的序列),于是将其命名为‘人也序列’。”于文强补充说,“人也序列”是指在人类和新冠病毒中都存在的序列。“共同密码”指的也是这些人类和新冠病毒共有的序列,这些共有序列具有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 

此次中国研究团队还有一个令人吃惊的发现,他们仅用透明质酸处理就能引起小鼠肺部磨玻璃病变,这证实透明质酸就是新冠患者肺部特殊病变特征的根源。 

卢洪洲教授解释道,透明质酸也叫玻尿酸,吸水能力极强,是当今美容界的宠儿,但却是新冠病毒致病的罪魁祸首,新冠患者血浆透明质酸的升高、淋巴细胞降低和肺部磨玻璃病变等临床症状与透明质酸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透明质酸是预测新冠患者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物,而检测血浆透明质酸含量有望成为区分无症状感染者和判断患者是否需要入院治疗重要指标。 

该团队认为,可以将透明质酸作为靶点研发新冠治疗药物,以阻断新冠感染者临床症状的产生。于是研究人员找到针对透明质酸的口服抑制剂——羟甲香豆素药物。该药物在临床上用于胆囊炎等治疗,药理毒性极低,安全性极高,可显著抑制新冠病毒“人也序列”介导的透明质酸累积。初步临床试验已证实,口服羟甲香豆素可改善新冠患者淋巴细胞数降低和肺部病变等临床症状,对新冠肺炎治疗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将新冠感染变成一场普通感冒不再是梦。

实际上,新冠感染“流感化”的说法也并非第一次出现。此前,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数据分析公司nference的一项早期研究显示,奥密克戎病毒刺突蛋白上有26个氨基酸突变,包括23个替换、两个缺失和一个插入,其中一个插入突变ins214epe在此前任何的新冠变异株当中都没有观察到。但该突变基因序列在导致普通感冒的病毒(例如hcov-229e)中非常常见,也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

不过,对于奥密克戎是否会成为“大号流感”这一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奥密克戎不可能是“大号流感”,因为它感染的部位和流感是不一样的,它造成临床症状的严重性和流感完全是两个级别。 

“奥密克戎造成肺炎的比例较高,除中国外,其他国家因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病死率远比流感要高得多。以美国为例,奥密克戎毒株流行期间,其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远远高于德尔塔毒株流行期间造成的死亡人数。流感造成死亡的比例还是比较小的。所以奥密克戎不可能是一个大号流感’。如果把它当成大号流感’来看的话,会淡化疫情,削弱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对疫情防控非常不利。”吴尊友说。 

“新冠与人类共存,目前看来应是永久性的。同时,新冠流行的严重程度和规模将取决于人类与新冠斗争的程度。应该说,新冠病毒会永远存在,只是流行水平会不一样。”吴尊友强调。

(通讯员孙国根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