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行动
安徽:开年推出179项营商环境提升举措
2月1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对外发布《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2版)》,涉及企业开办注销等18个领域、179项措施(以下简称《举措》)。
《举措》聚焦新型市场准入机制,提出开展“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一网通办、一证准营、一码共享”。探索涉企高频证照联办,实现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一次申请、并联审批。
《举措》聚焦企业退出问题,提出在市场监管部门率先开展企业营业执照和行政许可证件联动注销登记同步办理改革试点,企业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注销并缴销相关许可证后,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主动为其注销许可证,无需再次申请办理许可证注销。
《举措》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难点、堵点深化改革创新。提出对带方案出让工业项目全面实行“拿地即开工”。企业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后,在1个工作日内获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一次性缴清土地出让金和相关税费的,可同步申办获得不动产权证。
江西:建设“人力资源地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就业失业动态跟踪
2月11日,江西省举行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系列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2022年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方案》。
《方案》突出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为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保障市场高效运行,明确推行企业开办“一网通办、零成本、一日内办结”;增加“海关备案”事项,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进一步压缩办理水电气环节和办理时间,提升智能化应用水平,2022年线上办电率达90%以上,降低用户获得水电气成本。同时,纳税全面推行合并申报,2022年全省纳税次数减少至4次,实现多税费“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费、一张凭证”。
《方案》突出流程再造、改革集成。为简化优化服务流程、畅通政策直达企业通道,在全省开发区大力推行区域评估改革,实现单个项目免于相关审批,深入开展“四多、一加、一简”改革,简化特定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同时,提升登记业务“全程网办”服务,深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改革,2022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率将提高到95%以上,缩短企业办事的“空间距离”。持续提升招标投标领域营商环境,今年“不见面开标”占比将由58.8%提高到70%以上。
《方案》突出机制完善、服务提升。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一批政府服务领域创新举措。深入推进“三同”试点,实现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保持全国前列;建设“人力资源地图”大数据分析平台,实现就业失业动态跟踪监测;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力争在2022年底前低风险企业“无事不扰”比例达50%;大力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惠企政策,彻底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
广州: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方案出台,打造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
2月9日,广州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启动营商环境5.0改革。
根据《实施方案》,广州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营商环境国际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中心,以及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打造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策源地”和“试验田”。
《实施方案》从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和国际人才服务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等10个方面提出40项重点改革任务、223项落实举措、76项特色举措。
2021年,广州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00万户,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万家,在穗投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30家,民营经济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进出口总额均超万亿元。
杭州:推出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方案,涵盖52项杭州特色举措
2月11日,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正式发布了《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共推出153项509条改革举措,涵盖了国家明确的101项和杭州特色的52项,部分试点改革举措突破了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
《实施方案》提出,经过三至五年的创新试点,杭州市营商环境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全国领先,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集聚和配置各类资源要素能力明显增强,市场主体活跃度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在主要内容上,《实施方案》明确了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健全更加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更好支持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持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外商投资和国际人才服务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监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优化经常性涉企服务等十个方面。
近年来,杭州市全力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连续4轮迭代推进425项改革举措。2021年,新设市场主体27.72万户,同比增长16.43%,每月新增企业超1.1万家,36家企业上榜“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9次蝉联全国城市第一。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五。连续三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位列第一。
典型案例
浙江:以土地出让收入的0.5%设立“腾笼换鸟”专项经费
2月7日,围绕2022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力争为市场主体减负3000亿元”目标任务,浙江省发布《关于减负强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的意见》,广大中小企业有望受益明显。《意见》包括八个方面45条政策,包括减负、纾困、强企三个方面,并于3月1日起施行。
一是注重减负与降本结合,不断减轻企业各类负担。
《意见》包含减负降本政策21条,包括降低融资成本政策、降低用能成本、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涉企减费等,预计全年能为企业减负约400亿元。加上国家、省级层面继续执行的政策、国家层面预计将延续的政策等,力争2022年为企业减负3000亿元,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
二是注重纾困与帮扶结合,不断稳定企业发展预期。
《意见》包含中小企业纾困政策11条举措,包括统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资金、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加强对中小企业出口的支持等举措。其中,省级层面财政首次专门设立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资金3亿元,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帮扶,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在政府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方面,提高政府采购项目预留中小企业份额、采购预付款比例,降低政府采购合同履约保证金比例,稳定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
三是注重强企与创新结合,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意见》包含加大产业基金支持力度,组织实施万企节能减碳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首台(套)提升工程实施力度,提取土地出让收入的0.5%以上作为“腾笼换鸟”专项经费,支持企业开展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改造等13条政策措施,如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基础上,落实省市县财政投入110亿元以上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等。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节能降碳、做大做强,不断增强企业高质量发展竞争力、产业高质量提升原动力,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南京:争取纳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2月10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南京市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围绕打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等提出了28个方面116项工作任务。
《实施方案》以打造“市场主体向往、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争取纳入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为目标,重点打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包容有序的开放环境、优质普惠的要素环境、活力充盈的创新环境。
据悉,南京即将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十百千万”行动,每年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并推广20个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建立100个以上营商环境监测点、打造1000个左右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应用场景、选派万名专员对口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常态化开展局长、处长“带角色、走流程、疏堵点”行动,深入一线抓落实。定期召开优化环境创新应用场景发布会,鼓励各板块、各部门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推进多跨场景应用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广州南沙区:试点提前布局电网建设,提供“插电式服务”新模式
南沙供电局为进一步强化电网规划的前瞻性,在明珠湾横沥岛做试点,探索“规划 建设”结合。
在电网规划阶段,政府部门与供电企业共享区域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信息,在土地平整阶段(一级开发)结合规划提前部署临电变压器,把电直接送到客户门口,企业开发阶段(二级开发)即可从周边临电变压器就近接入。缩短了客户办电时长,降低了客户获得电力成本,实现了全国首创的“拿地即开工,插电式服务”模式。
南沙供电局与政府对片区提前进行信息共享,对各个项目地块的临电、永久用电的需求统一考虑,在符合条件的区域直接按照永久用电标准提前建设,临时施工用电使用完后可快速接入永久用电。通过“临电 永电”举措,既减少了企业临电投资成本,也避免了重复浪费,实现投资优化。
国家营商环境报告指标展示—开办企业
开办企业,主要衡量参评城市的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经历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包括办理环节、办理时间、成本费用,以及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等情况。
最佳实践:
根据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参评城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企业群众需求和一线办事人员建议,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人员集成、场所集成、信息集成等方式,实现“一窗受理、并联办理”,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推动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内或更少,有效提升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新设立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
开办企业指标表现优异及优秀城市
1、优异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上海市、南京市
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杭州市、宁波市
温州市、衢州市、舟山市、合肥市、厦门市
青岛市、武汉市、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
北海市、重庆市、成都市、西安市、银川市
2、优秀城市
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大连市、长春市
吉林市、哈尔滨市、南通市、芜湖市、福州市
南昌市、九江市、济南市、淄博市、烟台市
郑州市、襄阳市、长沙市、珠海市、南宁市
桂林市、贵港市、海口市、德阳市、昆明市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选取衢州、深圳、舟山、宁波、无锡、天津、常州、北海、重庆、成都、南昌、昆明、哈尔滨等13个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学习参考借鉴。
任务要求:
任务要求一:减少企业开办环节
2019年:(1)将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社保登记4个环节至少压减为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社保登记的申请合并到企业登记环节中。(2)取消名称预先核准,全面推行名称自主申报与设立登记合并办理,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3)将社保登记经办服务纳入“一网通办”平台,实现企业在办理设立登记时,可同时填报企业参保信息、职工参保信息等信息,无须另行登录其他系统或平台。(4)深入推进“新办纳税人套餐服务”,进一步简并流程、提速审批,实现线上申请、线上核验,现场一次办结。企业只进行初次申领发票操作的,无须提供银行开户信息。
2020年:(1)2020年年底前,推动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通过“一网通办”平台,一表填报、合并申请,填报信息实时共享,及时完成登记备案。(2)企业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刻制公章,不再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以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等)的身份证明材料。
任务要求二: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2019年:(1)2019年年底前,全国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5个工作日内。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在确保工作质量前提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3个工作日内。(2)采取有效措施,将各环节办理时间分别控制在:企业登记2个工作日内,印章刻制1个工作日内,初次申领发票2个工作日内。
2020年:2020年年底前,全国实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4个工作日以内: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在确保工作质量前提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至更少。
任务要求三: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2019年:各地公安部门科学规划本地公章刻制企业数量,既要合理布局促进良性竞争,又要防止盲目发展导致恶性竞争。积极引导公章刻制价格趋于合理,严禁指定公章刻制企业刻制公章,避免形成隐形垄断。
2020年: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改变税控设备“先买后抵”的领用方式,免费向新开办企业发放税务ukey。
任务要求四: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
2019年:(1)各地要开通“一网通办”平台(或服务专区等),整合设立登记、印章制作、申领发票、社保登记等各类企业开办事项和网上服务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切实具备“登录一个平台、填报一次信息、后台实时流转、即时回馈信息”的企业开办服务能力。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推行办件寄递、证票自助打印等服务,逐步实现“不见面”办理。(2)依托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等,建立企业开办专窗(或专区),应用“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申请人可在一个窗口提交和接收所有办件。(3)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行“同城通办”“银行网点代理申请登记注册”等便利化举措。
2020年:(1)2020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全部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在全国各地均可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2)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推行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可在线上“一表填报”申请办理。(3)具备条件的地方实现办齐的材料线下“一个窗口”一次领取,或者通过推行寄递、自助打印等实现“不见面”办理。(4)完善“一网通办”平台功能设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2020年年底前具备公章刻制网上服务在线缴费能力。(5)推动实现相关申请人一次身份验证后,即可“一网通办”企业开办全部事项。(6)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实现企业在设立登记完成后仍可随时通过“一网通办”平台办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企业开办服务事项。(7)在加强监管、保障安全前提下,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应用,作为企业在网上办理企业登记、公章刻制、涉税服务、社保登记、银行开户等业务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子签名手段。(8)继续推行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积极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9)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出台管理规定,明确部门职责,细化管理要求,探索统筹推进电子印章应用管理,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注:该部分内容出自《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报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编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