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振 广州报道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周年。
回归25年来,香港经济飞速发展,一度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典型代表,尤其在“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中,香港经济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也得到进一步巩固。1997—2021年,香港人均gdp由19.20万港元增至38.71万港元。2021年,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日均成交金额达1667亿港元,是1997年的10倍多。
回归25年来,内地与香港的经贸交流合作也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拓展,呈现出相融相生、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997—2021年,内地与香港贸易额由507.7亿美元增至3603.3亿美元;截至2021年底,内地累计吸收香港投资超1.4万亿美元,占内地吸收外资总量的57.6%,内地对香港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超8千亿美元,占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53.2%。
在受访专家看来,香港的繁荣稳定得益于祖国的坚强后盾,香港与内地互促共进。香港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既是受益者,又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促进者。尤其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覆盖大湾区城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越织越密,香港与内地融合发展之势日益强劲。
香港与内地共享繁荣
提及香港,总绕不开“香港奇迹”四个字。
香港地域狭小、资源匮乏,却从一个小渔村高速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世界大都市,跃升为第三大金融中心、第七大航运中心、全球知名自由贸易港等。
“香港奇迹”背后,与香港长期坚守“低税负、自由开放、公平竞争”政策密不可分。尤其在香港回归后,其继续保持原有优势,并在“一国两制”支持下,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
如今,香港的世界竞争力、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和国际贸易总额等排名位居前列。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将香港的转型成功归因于内地:乘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香港顺势从制造业中心,转型至以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等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大都会。“香港为改革开放出力,也从国家发展中得益。”
广东省香港商会荣誉会长,普华永道审计合伙人、昆明分所主管合伙人彭浩贤对此感受颇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他自2006年从香港被派到广州工作,一路见证了内地市场的发展。
“我在普华永道一直服务企业上市,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香港与内地紧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帮助了非常多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两地的业务很难分得开。我当时就坚信,内地一定还会有大量的企业要来香港上市。”彭浩贤在获得进入内地工作的机会后毫不犹豫答应下来。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回归25年来,香港一直是内地企业的全球首选上市地之一,每年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数量至今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截至今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占港交所上市企业总数的53.3%,占港股总市值的77.7%。
彭浩贤认为,回顾过去25年,香港与中国内地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中资企业和香港市场之间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南下的中资企业为香港资本市场增添了活力;香港资本市场也通过帮助这些中资企业融资,实现了更快速的发展。
周大福和新世界集团是第一批进入广东的香港企业,其投资广东已经超过四十年,累计投资总额超过了2000亿港元。
“香港是全球进入中国内地的桥梁,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这座桥梁所连接的最前沿风景。大湾区占全国gdp的11%,年轻人口比例高、商机大、活力足。”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主席兼行政总裁郑志刚表示,大湾区的建设让香港更好地融入祖国发展,新世界也享受到了在内地发展的红利。
早在1983年,新世界就牵头建造了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酒店,其后30多年来,积极投身内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在2021年将新世界中国总部从香港迁到了广州。
“作为来自广东顺德的新世界三代人,粤港澳大湾区对我们而言不仅是生意,也是根之所在。”郑志刚说。
恒生银行同样跟随内地的经济发展实现了突飞猛进。自1985年在深圳设立第一家代表处,恒生银行在内地的发展已接近40年,发展了超40家分支机构,其对公客户中约75%是两地共有的客户,即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与恒生银行合作。
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行长宋跃升告诉记者,香港市场是内地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cepa、跨境理财通等业务的开展,越来越多内地和香港共同服务、共同参与的市场机会凸显出来。
“香港回归25年来,内地和香港的融合快速发展。香港在助力内地企业在海外投资展业的同时,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给香港带来了发展机遇。”宋跃升说。
像新世界集团、恒生银行一样的例子比比皆是。香港在为改革开放出力的同时,也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得益。
大湾区建设是香港重大发展机遇
实际上,“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实施,对香港而言是重大的发展机遇。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香港、澳门与珠三角九市所组成的大湾区城市群,是全球最具规模也是最具竞争力的湾区之一。2021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2.6万亿元,进入世界500强企业25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内地的改革开放为香港发展插上一只翅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又为香港插上了另外一只翅膀。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肖国伟对此理解深刻。
1998年初,香港回归不久,肖国伟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当时他便笃定,香港与内地的关联会更加紧密,其对香港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在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肖国伟经历了在香港科技大学求学、工作到创业的全过程,也从侧面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对香港及其个人带来的发展机遇。
在香港科技大学的孵化下,肖国伟与陈正豪教授共同创办了微晶先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后迁至广州南沙、更名晶科电子,一路发展为led集成芯片的头部企业。
“公司的成长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为晶科电子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融资环境,公司三轮融资都是在香港完成的;内地给了晶科电子更成熟的产业化基础,我常常一天之内开车跑三个城市与ag8九游会的合作伙伴交流。”肖国伟说。
彭浩贤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对发展事业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香港是国际化的城市,可以使内地客户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去境外做融资;反过来,内地市场飞速发展,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在过去25年,香港和内地市场是相互支持、共同成就的。”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即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按照五大战略定位,香港步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例,香港在基础科研方面,特别是对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香港五所大学均跻身qs大学排行前80名,拥有16个重点国家实验室,基础创新动力。
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汪扬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对香港的未来,我是非常乐观的,尤其是经历2019年风波后,现在社会趋于稳定。香港云集若干所一流高校,这些都是未来创新发展的资产,对于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非常有信心。”
港科大一直是粤港两地科技联合创新的拥趸者。作为南沙最早的“拓荒者”之一,港科大早在2003年就深度参与了南沙资讯科技园建设;并在2007年独资成立了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今年9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迎来正式开学,大湾区将迎来科技联合创新的新范式。
汪扬介绍,创新是根植于香港科技大学血液的基因,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港科大和位于广州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未来港科大(广州)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来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科技创新只是一个方面,未来香港将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2009年,国家推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2010年内地又与香港签订备忘录,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扩展。此后,“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开辟了国际资金与内地资金和市场之间的双向流通管道。
彭浩贤认为,香港将发挥独特优势和关键作用,成为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市场、内地企业融资并进入国际市场的双向跳板,在双向互动中扮演“超级联络人”的重要角色,不仅是内地企业的国际融资中心,亦是国际资金进入内地市场的重要管道。
“十四五”规划纲要已经明确,将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强化香港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以及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近日,国务院公布的《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为香港青年送上了一份“大礼”,明确提出,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将符合条件的到南沙创业的港澳居民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
“我一直鼓励港澳的年轻人来到大湾区发展,不必设限,可以先来体验一下,我们不一定成为‘超级联络人’一样的角色,但可以做一个小小的零部件。”彭浩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