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近日,深圳两大明星企业——比亚迪和华为相继拿下大体量工业用地,引起广泛关注。
两宗地块分别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龙华区,建筑面积分别为70.44万平方米和76.36万平方米。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一周年进展成效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表示,深圳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老难题。根据第三次国土调查,深圳市目前陆域开发强度已经达到50%。为保障城市的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防止城市病,深圳开发强度要严格控制。所以深圳未来的发展空间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要通过改革的方式,加大对存量资源的盘活力度,走一条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土地短缺成为深圳制造企业发展的一大掣肘,大型企业纷纷向外溢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此次两大明星企业拿下大体量工业用地,无疑进一步传递了“重仓”深圳的决心。
寸土寸金的深圳,也再一次明确地向外界传递了一个讯息: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均为底价拿地
10月15日,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近40公顷工业用地成功出让,由深圳比亚迪汽车实业有限公司以2.42亿元底价竞得。
该宗地位于鹅埠镇深汕大道与圳美绿道交汇处西侧,土地面积39.13公顷,建筑面积70.44万平方米,其中厂房52.12万平方米,研发用房4.23万平方米,商业7100平方米,宿舍及配套用房13.38万平方米(含食堂1.31万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1000平方米)。
公开报道显示,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深汕)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将主要进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投产后预计年产值约100亿元,员工规模达1.8万人。该地块的顺利出让,是深汕合作区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深汕智造城的具体行动,为深汕合作区主动承接深圳市产业转移和先进技术转化发展提供了“平方公里级”优质空间载体。
10月18日,华为以2.98亿元的底价在龙华区竞得一宗产业用地,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宗地位于龙华区观澜富润路和龙澜大道交汇处,土地用途为“普通工业用地 城市道路用地”,土地面积514857.79平方米,建筑面积763600平方米,包括地上部分厂房61.66万平方米,食堂5.5万平方米,牧业服务用房2000平方米,宿舍9万平方米。
2017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华为的总部永远不会离开深圳。深圳有着良好的法治化、市场化环境,在城市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都为华为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如今,在龙岗坂田总部之外,华为进一步大手笔拓展了在深圳的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宗土地的准入行业类别注明的是a06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a02新能源产业。
近年来,深圳很多产业用地在出让时设置锁定性强的竞买条件,一般为“定向出让”,故而大多由目标企业底价竞得,准入行业类别也一定程度透露了拿地企业的布局方向。
近日华为在新能源领域的另一则消息更是备受市场关注。10月18日,华为官宣,在2021全球数字能源峰会上,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签约了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双方将携手助力沙特打造全球清洁能源和绿色经济中心。
据华为介绍,沙特红海新城储能项目的储能规模达到1300mwh,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离网储能项目,未来整座城市的电力将完全来自新能源,对全球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标杆示范效应。
作为深圳的龙头企业,比亚迪、华为的布局,也很大程度反映了深圳这座城市的产业布局方向。
优质项目一定有地可落
凭借工业、创新立市的深圳,近年来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的难题,但近两年,深圳主政官员频频喊话:只要是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优质项目,深圳一定有地可落!
官方对于产业用地、实体经济的供应有着明显的政策倾斜。2019年12月,深圳举办首届全球招商大会,一次性推出3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面向全球招商,2020年再度整备了15平方公里产业空间。
今年,深圳发布的《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明确提出,充分保障符合深圳产业方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优质项目用地需求,具体供应实施不设上限。
并且,深圳正在加快打造“两个百平方公里级”高品质产业空间,即“保留提升100平方公里工业区”和“整备改造100平方公里产业空间”,实现从“项目等空间”到“空间等项目”,推动“项目符合规定”到“规定保障项目”,做实、做强实体经济。
对于工业用地而言,此次华为拿下的地块堪称“巨无霸”,而综合楼面单价仅为每平方米390元。尽管产业用地并不能直接与住宅用地相比较,但这一价格仍然让人惊呼为“地板价”。
事实上,2019年10月,深圳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标定地价,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用地成本,其中重点产业和总部项目分别按照市场地价的35%和70%享受优惠,普通工业用地、新兴产业用地楼面价约为500元/平方米和2300元/平方米,在特大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同时深圳实行弹性年期供应制度,不同类型项目可以选择不同年期,对应不同的用地成本。
2020年末,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再度介绍降成本举措,重点产业项目出让底价为市场价格的35%,如果联合竞买为30%。经过遴选的重点产业项目,普通工业用地(m1)全市楼面单价的平均水平约357元/平方米。
而此次比亚迪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拿下的工业用地,楼面地价更是低至大约每平方米344元。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总面积为468.3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深圳原有面积的近1/4,其中可建设用地为145平方公里,接近两个福田区的面积。对于深圳而言,通过合作区,可以有效拓展经济腹地,为制造业提供更低的成本空间。
土地资源缺乏的深圳,正在探索一条盘活存量土地空间、区域互动优化空间格局的创新之路,并已经卓有成效。而伴随着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和二次开发,以及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衔接,深圳的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大有可为,同时产业也将进一步向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进。